茯苓/九资河茯苓
发布时间:2021-03-20 访问次数:753
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(Schw.) Wolf.。的干燥菌核。主产于湖北罗田县九资河镇及其邻近区域的茯苓称“九资河茯苓”。
【基源】菌核球形、卵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形,长10~30cm或者更长,重量不等,一般重500~5000g,外面有厚而多皱褶的皮壳,深褐色,新鲜时软,干后变硬;内部白色或淡粉色,粉粒状。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,全平伏,厚3~8cm,白色,肉质,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。菌管密,长2~3cm,管壁薄,管口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径0.5~1.5mm,口缘常裂为齿状。孢子长方形至圆柱形,平滑,有一歪尖。
生于松树根上。分布于华中、华东、西南地区及吉林等地。湖北罗田县、英山县大面积栽培。
【功效应用】去外皮的菌核(药名:茯苓):利水渗湿,健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用于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咳逆、呕吐、脾虚食少、泄泻、心悸不安、失眠健忘。菌核中间抱有松根称为“茯神”。菌核外皮(药名:茯苓皮)具有利水消肿功效。
【化学成分】菌核含有三萜类(茯苓酸、去氢茯苓酸等)、多糖(茯苓聚糖)等成分。
【附注】 除去外皮后的干燥菌核为中药“茯苓”,中国药典收载;茯苓又为药食两用的药物品种。湖北省罗田县所产“九资河茯苓”为我国著名道地药材。据《罗田县志》记载,清乾隆三年(1738年),罗田茯苓正式挂上“九资河”牌号向蒙古、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销售。又据《湖北贸易志》记载:从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起,九资河茯苓就经汉口、厦门、广州等商埠出口东南亚、日本及欧洲各国,被国外客商誉为中药珍品。2007年,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九资河茯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“九资河茯苓”并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认证。